新闻中心

产品分类:

黑色母粒的制备工艺解析

黑色母粒的制备工艺解析

黑色母粒的制备工艺解析

黑色母粒的制备需通过科学工艺将炭黑均匀分散于载体树脂中,同时兼顾加工性能与功能需求。主流制备工艺包括以下四种,其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各有侧重:

一、双螺杆挤出法(主流工艺)

工艺流程:

预混料:将炭黑、载体树脂(如PE、PP)、分散剂按比例混合。

双螺杆挤出:高温(180-250℃)下通过剪切、摩擦力将炭黑颗粒细化并均匀分散。

冷却切粒:水下切粒或风冷切粒,制成圆柱形或球形母粒。

优势:

分散性极佳(炭黑粒径≤25nm),适合高黑度、高光泽产品。

连续化生产效率高,适合大规模工业化。

应用场景:
汽车保险杠、家电外壳、高端包装材料等对黑度与表面质量要求高的领域。

二、密炼机开炼法(传统工艺)

工艺流程:

密炼机混炼:炭黑与树脂在密闭腔体内高温(160-200℃)高压混合,通过转子剪切实现分散。

开炼机薄通:进一步细化炭黑颗粒,消除团聚。

造粒:通过单螺杆挤出或破碎机造粒。

优势:

炭黑负载量高(可达50%-60%),适合高浓度母粒。

灵活性高,可调整配方与工艺参数。

劣势:

分散性略逊于双螺杆法,易产生黑点或条纹。

人工操作多,效率较低。

应用场景:
低端注塑件、电缆护套、管材等对黑度要求不高但需低成本的场景。

三、液相混合法(高分散性工艺)

工艺流程:

炭黑预分散:将炭黑与溶剂(如矿物油)混合,通过研磨机细化至纳米级。

树脂熔融混合:将预分散液与熔融树脂混合,蒸发溶剂后造粒。

优势:

分散性z优(炭黑粒径可达10-15nm),黑度与光泽度极高。

适合高附加值产品(如光学膜、化妆品包装)。

劣势:

工艺复杂,溶剂回收成本高。

生产效率低,仅适用于小批量高端需求。

四、母粒共混改性法(功能化工艺)

工艺流程:

基础母粒制备:通过双螺杆或密炼法生产普通黑色母粒。

二次共混:将基础母粒与功能助剂(如抗静电剂、阻燃剂)共混,制成多功能母粒。

优势:

一料多用,可同时实现着色与功能改性(如导电、抗UV)。

工艺灵活,适合定制化需求。

应用场景:
电子元器件外壳(需抗静电)、户外建材(需耐候)、汽车电池组件(需导电)等。

工艺选择的关键考量因素

分散性需求:高黑度产品优先选双螺杆法或液相法。

成本与效率:大规模生产选双螺杆法,小批量高端需求选液相法。

功能化需求:需复合功能时采用共混改性法。

环保要求:液相法需处理溶剂废气,双螺杆法更环保。

总结

黑色母粒的制备工艺需根据产品定位、成本预算及环保要求综合选择。双螺杆挤出法因高效、分散性好成为主流;密炼机开炼法适合低成本场景;液相混合法专攻高端市场;共混改性法则满足功能化定制需求。未来,随着环保法规趋严与智能制造升级,连续化、低能耗、高分散的工艺(如双螺杆法优化版)将成为趋势。

1636702299184192.jpg

返回列表